上一次坐火车还是十多年前,那时候还在国内学校里。火车上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和你的生活可能没有一丝交集,仅仅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了同一班火车,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二十个小时后各自下车进入各自没有交集的生活。虽然我并不擅长和偶遇的人聊天,但我喜欢观察这些人,再精确一些是观察他们所描述的生活和背后的思维,因为我对不曾或不可能经历的生活和人都充满了好奇。
最近想起十几年前在火车上和人交谈的内容。
谈话是发生在去上海的火车上。我的对面坐着两个人,正对面一个是大概五十多岁的中年大叔,很瘦,形态有些像漫画中的老夫子,他的邻座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那年我应该是21岁,大学还没有毕业,寒假去上海新东方参加GRE的培训班。谈话由大叔询问开始,我跟他介绍了旅行目的后,大叔就开始说他是去上海接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儿子。之后我和大叔一来一回的交谈内容大致就是关于出国留学和所学专业方面。这期间那位姑娘一直埋着头看手机,抑或是做手里的活(没太注意所以记不太清楚了),不过能确定是我和大叔的交谈她都听见了。可能因为大叔儿子本身是留学归来,他不断地跟我强调留学的好处,开阔视野,学得本领,出人头地,前途似锦。这时候姑娘有些耐不住了,抬头直接说了一句:“我身边的有钱人都没读过多少书。”这一句话像一根针直接刺中了跟我打气的大叔,大叔开始把谈话对象从我转向了那姑娘,询问之后得知她做小生意,批发购入一些十字绣材料,按照图样自己手工编织做成成品,然后卖给实体门店,此次去上海应该就是去交货。接下去的争论当然就是大叔开始抨击和指责姑娘所说的读书无用论,不过并没有很强的逻辑和论据,只是从自身做建材生意的经历来说明有文化的重要性;而姑娘始终用身边没文化的熟人赚大钱的例子来回击。几个回合下来也没有分出胜负,之后两人都觉得无趣,作罢,大叔继续转向和我聊天,直至抵达上海。
十几年过去了,我对那句话仍然记忆犹新——“我身边的有钱人都没读过多少书。”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是在思考读书到底有用还是没有用。这个问题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火车经历中,在另一次去学校的长途火车上,下铺的一位做销售的大哥直接质问我:“你学的专业今后出来有什么用?还不如跟我去做销售。”但当我博士毕业之后再反观的时候,这个问题的重点不是辩论读书有用还是无用,而是在于普遍存在的思维问题。
这样的思维问题需要用科学和数学来解构。这句话背后首先有一个前提假设:有钱才能算是人生的成功。我要指出的思维问题不在于价值观的问题,货币财富的数量当然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量化指标,其实这样一个非常物质化的价值观更有助于阐述这个思维问题,我们就接受这样一个前提假设。
给定这样一个前提假设条件我们再来翻译一下这句话的背后的观点:读书不会让你有钱(成功),使用的论据是身边的有钱人(成功的人)都没有读过书。
这个观点我们再转化成一个基于概率的直接论点:读书让你有钱(成功)的概率很小。
这个直接论点的转化中间跳过了几步逻辑推导,我们再来细究一下姑娘的逻辑。她的论据是身边的有钱人都没有读过书,这是一个暗含统计意义的论据,表达完整就是
身边有钱的人都没有读过书,身边读过书的人没见得有钱(论据转化形式1)
再转化一下:身边没有读过书的人比读过书的人有钱 (论据转化形式2)
于是得出了一个概率上的直接结论,没有读过书的人比读过书的人有钱的概率高,如果再完整一点,那就是,没有读过书有钱的概率要比读过书有钱的概率高(概率论点1)。
要验证这样一个论点,我们可以做一个思维游戏。假设有一个社会叫做曼尼社会,这个社会中初始有1000个人,这1000个人在游戏进行中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接受教育)或者不读书(不接受教育),但一旦选择不能更改,随着时间推进,这些人像现实社会中一样谋生生存,每个人都有一个曼尼值(money),对应其积累的货币财富数量,游戏结束记录所有人的曼尼值。在这样一个游戏中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最后有钱人的比例来要验证上面的观点。如果有500个人选择了读书,500个人选择不读书,我们设定有钱的标准是曼尼值超过100万,选择读书的人中有100个人曼尼值超过100万,没有选择读书的人中有10个人曼尼值超过100万。在这样的一个例子中读过书有钱的概率就是100 / 500 = 20%,没有读过书有钱的概率是10 / 500 = 2%,有了这两个数字就很容易验证上面的结论。
那问题来了,在游戏中很好验证结论,那现实中呢?
游戏结束时刻按照属性这1000人分成了四个类别:
类别1:读过书有钱的(100人)
类别2:读过书没钱的(400人)
类别3:没读过书有钱的(10人)
类别4:没读过书没钱的(490人)
现实中火车上的姑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太可能有基于概率的思维的。她提出的论据就是类别3和暗含的类别2(参考论据转化形式1),正是概率思维的缺失让其直接无视了类别1和类别4,这两类称之为“沉默证据”(silent evidence),沉默证据是阻碍人们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黑洞。
现实中一个巨大的障碍是你不是在以上帝视角(God’s perspective)观察问题,而是用局部视角(local view)在观察问题。回到那个思维游戏,你不是在玩游戏观察那1000个人的人,你就是游戏中那1000个人中的一个,就如火车上的姑娘,她也许就是类别4中的某个人,她的身边会看到类别3,也许有一些类别2,但可能很难接触到类别1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生活轨迹的交集。即使以上帝视角观察问题,在生活中要计算这个概率问题的答案非常困难,因为难以获得全局信息(global information)。
不知道那位姑娘如今是否还坚持这样的观点,如果在下一趟火车上有幸再遇见她,我可能会说:“我身边的有钱人大都读过书(假装不懂概率)。”
这里基于概率的分析还没有完整揭露思维上的问题,下篇继续。